《醜聞筆記》,卓伊‧海勒,台北:商務,2005
書中以自我立場去評斷別人的角色芭芭拉,是個很值得深思的人物。在這本書之前,看了另一本《沈淪》,是一個法國女作家過往戀情的日記,談戀愛不就這麼回事,如果最後不是永遠在一起……因為那本書實在太接近生活,女人談戀愛時患得患失的心理,描寫的淋漓盡致,由於這是幾乎每個人都體會過的事情,從書裡看來就沒什麼好震撼的,看一半就想把書扔了,不過沒把一本書看完是不會妄下評論書的好壞,於是看完順手把書遺留在某地,實在不值得浪費書櫃的空間。
這一本書裡頭出現另一個對愛情患得患失的女人,比較悲慘的是她戀愛的對象是他的學生,未成年的學生,並且最後被拋棄,與未成年青少年的師生戀是無法被容許的,落得家破人散的下場。
最諷刺的是,一直在她身旁陪伴著她的親密友人芭芭拉,竟然是洩漏這件事的關鍵。芭芭拉的心理很值得探討,相當有趣,一個年過四十的未婚老女人,養了一隻貓,沒有誘人的美貌,擁有嚴謹的思考以及對親密好友的佔有欲。她認為她的所做所為沒有錯,儘管對於洩漏師生戀這一件事懊悔不已……是書裡的主人翁也是備受爭議的角色。
總之,《醜聞筆記》比《沈淪》好看太多了。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V時尚王國》,長澤伸也,台北:商周,2004
書摘,LVMH集團超大啊,看得我眼花撩亂。
1.這是一定要再提一次的啦,現代的服裝設計史重要的發表,Christian Dior先生,40~50之間發表的重要look。
1947年,New Look(花冠型Corolle-Line),不要問我New Look是啥,學服裝的一定耳熟能詳,Barbie甚至出過New Look紀念款。有一個大家就不一定知道啦,New Look一詞是因為當時這個look從法國傳到美國時,被《Harper's Bazaar》(哈潑時尚)當時的總編讚嘆:「你的服裝有著非常新的造型(New Look),令人耳目一新,真是太棒了!」因此沿用至今。
1948年,鋸齒造型(Zigzag Line)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應好友KANA醬的要求,列幾本個人覺得相當容易閱讀的行銷書籍—
《爆米花報告:生活型態新預言》,費絲.波普康,台北:時報,1992。
《新爆米花報告:時代生活消費預測》,費絲.波普康,台北:時報,1996,
《爆米花報告3:用價值行銷打動女人的心》,費絲.波普康&麗詩‧瑪瑞格得,台北:時報,2000。
《奢華.正在流行:精品普及化、價值精緻化的消費新主張》,Michael J.Silverstein, Neil Fiske, John Butman,台北:商智,2004。
《LV時尚王國》,長澤伸也,台北:商周,2004。
《就是要美麗:全球第一大化妝品集團L’Oréal打造魅力品牌的故事》,何琦瑜,台北:天下,2005。
《女性行銷:如何了解接觸這全球最大的市場區隔》,Martha Barletta,台北:巨思,2004。
《P&G品牌行銷密碼》,戴維斯.戴爾、佛瑞德.達賽爾、羅伊娜.歐利嘉瑞,台北:時報,2004。
《Y世代新商機》,珍寧.密絲德姆、喬安.盧卡,台北:時報,1998。
《世代流行大調查:從1909年~X世代》,華克.史密斯、安.克拉曼,台北:時報,1998。
《No Logo》,Naomi Klein,台北:時報,2003。
好希望台灣可以訂到W.W.D.,沒有W.W.D.只好看看《W》雜誌過乾癮。好想知道下一次LVMH會併購那個品牌,PRADA集團會怎樣,還有GUCCI何去何從。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織的女孩》,巴斯卡‧雷內,台北:皇冠,2005
她無邪而從容的眼神,透露的究竟是純真或是愚蠢?
智慧是複雜與罪惡的起源嗎?當夏娃咬了蘋果一口,生命於是啟動,源源不絕的罪惡。
單純與善良,複雜與邪惡,是對等的嗎?或是對立的?善良與複雜可以取得平衡點存在同一個人身上嗎?
我無法被女主角吸引,但我確實喜歡單純的人,又完全無法接受過於單純天真的心思,矛盾。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誰怕虹影》,虹影,台北:聯經,2005
看見書背上作者是虹影,就毫不猶豫的把書帶走。
我在睡前閱讀這一本書,一點一點的讀,文章都短短的,她在旅途中書寫的短篇,集結成一本書。彷彿觀看著誰的blog,產生這樣的錯覺。因為內容太平易近人,彷彿發生在誰身上的故事,有一點點投射的感覺,或讓我想起誰,或是自己。
書裡的插圖是虹影四處拍的照片,實在不怎麼高明。如果不是她每本書都非買不可,不如跳過這一本,看看長篇就好。但這本書也別具風味。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間迷情》,李昂,台北:大塊,2005
在書店裡看著被封起來的《花間迷情》,猶豫了許多次,終於在誠品週年慶八折的鼓舞下帶它回家。
待在醫院的候診室把這本書看完,不喜歡這本書,或許是上了年紀女人的思維我比較難理解,或許描寫女人之間的情感,不是我所見的那樣,所以不贊同,進而反對這本書。
我承認我被封面上碩大的18禁,以及很大一塊紅色標語勾起我的好奇心,唉唉,看李昂的年紀已經過了。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威化餅乾の椅子》,江國香織,台北:大好,2005
其實,我並不喜歡江國香織,莫名的印象,抱持著距離及些微的厭惡。
繼《神聖花園》後,及《冷靜與熱情之間》,又把她帶回家。只是精神上的疲憊,想要找一個場域讓我置身其中,神遊一場。這本書正好符合我的需求,字少,行距寬,淺顯易懂。
描寫著一對失去父母的姊妹,著墨於姊姊的個人及感情生活。在愛情裡,很難取捨,失去抑或保留自己。在接受另一方時,似乎自己一點一點消弭。我總是選擇逃走,我很自私,不願意失去自我。
淡淡的氛圍,不像村上春樹那般凝重,也不像吉本芭娜娜般冷冽,或許是她些許的溫暖,讓江國香織的作品總是有人支持著吧!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夜小狗神秘習題》,馬克‧海登,台北:大塊,2005
第一章2,第二章3,第三章5,第四章7……數學天才少年不懂人類的情緒,不懂任何表達情緒的文字及言語,更難分辨人類的表情。
一切都是必須符合邏輯的,非黑即白,秩序的,規範的令人心安。
敘述手法還算有趣的一本書,有空時可以翻一翻。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CM LIFE 》,高木直子,台北:大田,2004
《一個人住第5年 》,高木直子,台北:大田,2004
一開始想買的是《一個人住第五年》,想看看作者高木直子小姐可以藉由圖文書的方式,將一個女生單獨生活在東京第五年的點點滴滴如何呈現?正好今年,也是我離開家的第五年,順便學學人家生活上的小秘訣,以及看看別人的心態。
但是,我又繼續耍天兵,明明想著《一個人住第五年》,偏偏拿錯買了《150cm Life》,這一系列的書熱不熱門我不清楚,我只是想看看一些輕鬆簡單的書籍。後來才發現原來《150cm Life》,才是高木直子的第一本書。
兩本比起來我比較喜歡《150cm Life》,因為《一個人住第五年》,有點兒發洩情緒的感覺,應該還有很多一個人生活會發生的事沒有畫出來,覺得有點兒可惜。
不過這兩本書裡頭的小小四格漫畫,倒是娛樂了我。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虹》,吉本芭娜娜,台北:時報,2005
到書店採購當月雜誌,瞥見甫上架的《虹》,一併將它帶走。
是一本看了有點兒感傷,跟上一本《王國vol.1—仙女座高台》感覺很像的書,默默的療癒著我。
處在情緒瀕臨崩解的邊緣,在前往週六芳香療法課程的公車上,看完這本書。途中看見女主角瑛子小姐,與老闆家本來乏人照顧的貓狗之間的互動,以及在她整理後變得欣欣向榮的花園,很感動。是啊,小動物們其實正伴著我,不求回報的陪伴著,儘管不會言語,但心是被溫暖了。該感激這一切,我擁有瓜瓜與我相伴這件事。
人變了,重新詮釋自己,開始運動,開始喜歡植物,開始珍惜自己的身體。如果身體沒有對我發出警訊,我還會這樣做嗎?
本來吉本芭娜娜小姐是計畫寫一本關於大溪地的遊記,卻不知怎的,變成一本東京的男女愛情故事。雖然沒什麼,但是這時候的我的確需要放鬆,看看除了工作之外的書籍,這樣挺好。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欠踹的背影》,綿矢麗莎,台北:平裝本,2004
忘記在哪個月份的誠品好讀看見最年輕的芥川賞得主綿矢麗莎的報導,就對這本書非常感興趣。很好奇,書裡到底是什麼內容,可以讓1984年次的綿矢麗莎獲得芥川賞。
導讀是水瓶鯨魚,被引導成和岩井俊二"青春電幻物語"相提並論。還是不一樣的吧,這兩個故事,儘管裡頭都有偶像的存在,但性質上還是有點兒差異。欠踹的背影裡的主角小初,是一個不喜歡搞小團體的女生,在分組時常成為多出來的那種人(這個,應該讀過中學的人都可以心領神會),另一個在班上地位比小初卑微的男生蜷川是個瘋狂沉醉於自己和偶像Oli世界裡的男生。小初壓抑著踹蜷川的狂暴慾望,和蜷川如同朋友般的交往著,卻不屑其他中學女生的團體行為。直到一天,蜷川邀請小初和小初國中友人絹代一起去看Oli現場表演,蜷川失控的以暴力攻擊其他fans想接近Oli,小初在蜷川懊惱失意之時,踹了他的背。
我想這部作品得獎的原因是因為描寫中學生之間對立曖昧的關係如同波濤暗湧,看起來又風平浪靜,其實低氣壓籠罩的狀況,以及小初心理微妙的想法和變化獲獎。個人並不別喜歡這本書,或有什麼感覺,不過綿矢描寫的事情相當真實。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國VOL.1 仙女座高台》,吉本芭娜娜,台北:時報,2005
吉本芭娜娜被歸類為所謂的療癒系作家,這本書,確實讓我平靜。
書裡的女主角滴石,孤獨的和植物們相依為命,在祖母離開之後,搬離成長的那座山之後。我相信人類是可以和植物和大自然溝通的,滴石的感覺比一般人敏銳,可以察知植物的感受,以及他人散發出來的氣味。她和她的男人以及占卜師工作夥伴之間的情感,也讓我心領神會。
心靈獲得治療了嗎?不盡然是,但是確實提醒了我一些忽略掉的生活細節。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夢想的秘密鑰匙》,蜜雪露,台北:閱讀地球,2004
那時候,正在撰寫一篇關於SK-II的文件。SK-II這個品牌,向來對它沒有什麼好感,卻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對這個品牌完全改觀。
這本書從SK-II在轉賣給P&G集團之後,一直呈現盈虧狀態。然後作者從台灣P&G被外調到日本,成為SK-II品牌經理。在1994年,如何成功的讓SK-II這個品牌扭轉形象,並且成為眾人皆曉的貴婦品牌。而且還讓SK-II從盈虧,到供不應求的狀況。
雖然書裡有一些作者的情緒,但讓整個故事更真實,看完其實頗感動的,對這個品牌多了點敬意。
2005/1,SK-II 25歲囉,想知道SK-II品牌背景的人,可以翻翻這本書。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胞記憶》,蘇菲亞.布朗,台北:人本自然,2004
無意間,在書店看見這本書,正好與我在上的芳療課,以及我一直關心的話題有關,翻也沒翻就帶回家了。
書裡的重點,也不是我第一次發現的事實,那些概念我是認同的:
1.存活的肉體,這一生,是自己的靈魂所選擇決定的。不管好與壞,都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就算是再糟的一輩子,也是一種靈魂的經驗。
2.每一個人的靈魂有一個指導靈。
3.可以藉由靜坐、觀想……等方式,追溯自己的上一輩子,或是與指導靈對談,但這個需要時間練習。
4.意識到自己的前世,或許可以找出這輩子存活的癥結,以及治癒潛意識理的創傷。
5.追溯的同時,可以找到這一生環繞在你周圍的某些人,過往與你的關係。
這些是非常有趣的,我從來不否認的部分。但是,要我信仰某一種宗教,相信藉由信仰靈魂才會獲得解放,這我可不相信哪。
對這方面感興趣的人可以看看,淺顯易懂的一本書。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凡集》,施淑、高天生主編,台北:前衛,1993
在《大學之賊》之後,找了《黃凡集》來看。
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共收錄了:賴索、守衛者、東埔街、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曼娜舞蹈教室、將軍之淚、晚間的娛樂,七篇文章。大概是他在80's的作品。
說聳動在這年頭讀起來,已經一點感覺也沒有。當時應該是相當震撼的吧,顛覆且嘲諷。不過,現在讀起來,好像只是一種緬懷。
比起來,還是喜歡《大學之賊》多一些,或許是因為比較貼近我成長的年代吧。
有機會,還會把他其他作品找來看的。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夜之後》,村上春樹,台北:時報,2005
迷失在空間時間的流裡,墜入睡眠的黑洞。
瑪麗串連了一切,故事裡追尋著瑪麗的行蹤,偷偷為惠麗著迷。沈睡的意識裡,潛藏著什麼?那個世界交錯了時空,編織著自己的故事,完全失控。
我們都在找尋些什麼?什麼……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學之賊》,黃凡,台北:聯合文學,2004
忽略了本土作家,忽略了黃凡。在上個月時,友人推薦我讀這一本書,當時在誠品翻閱過許多次,不知怎的,就是沒有興趣將他帶回家,時候到了,帶他回家,捨棄島崎藤村的《新生》,一鼓作氣的讀完了大學之賊。
我不明白黃凡的經歷,也不明白他的地位、名聲。或許可以指責我,研究不夠徹底,我寧可自甘墮落的承認,是的,我是七年級,就是這樣漫不經心。
閱讀的同時,嚇了一跳,他對於我熟悉的一貫道史,甚至比我清楚。書裡的宗教,不想去追究是否存在,我想,應該只是影射吧。只能苦笑,以及嘲諷。關於台灣的教育制度,以及宗教,各種怪力亂神的現象,以及許多不知為何紅翻天的事物,該說什麼好呢?難道台灣人都是盲目的?沒有自己的思想與主張,只會一頭熱?多麼不甘心的指責自己,哈,但又能如何?
同時讓我反思我與我的父親關於宗教的態度,我們一年大概見兩次面,一談起宗教總是爭吵,母親坐在一旁啞口無言,弟弟只會露出驚訝的表情,訝異著我的看法,可以讓我的父親青筋暴露。吵什麼呢?我的原生家庭,是因為一貫道而結合的,我的父親,是一位點傳師,我也很敬重他,很喜歡他,但是獨獨對於宗教及靈魂和生命的看法無法妥協。他認為拯救靈魂比拯救肉體重要,我不以為然,並非不贊同靈魂的存在,而是因為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求道(信仰一貫道的意思),靈魂才能獲得救贖。我說這一切都是狗屁,不管你是什麼宗教都可能獲得救贖,也非關救不救贖,是一種靈魂的提升與磨練,活著不就是在體驗生命,累積生命的種種經驗嗎?我的父親還是無法認同,他以為信仰一貫道(不全是因為儀式很莊嚴慎重,這都是外在的,不是重點),認真的參與各種法會,去道場聽課,和前賢(一貫道用語,前輩的意思)討論四書五經裡的道理,終究可以理解生命中很多自己無法體會的事,可以獲得靈魂的提升。我確認為這一切不過是自作清高,紙上談兵。於是父親在四五年前給我下了通牒,要我好好的想一想,至今我還是沒有臣服的意思,我認為每個人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信仰自己該信仰的,無法勉強。或許我最敬愛的父親放棄說服我了,或許我已經成為他終生的憾恨,我還是無法苟同,不如好好的體會生活。
這本書,讓我想起非常多事。小時候在一貫道道場裡,聽著大人們討論《大學》、《論語》、《菜根譚》、《了凡四訓》、《道德經》……以標準的台語發音,讀著這些書裡的字句,甚至還有專門正音的課(他們讀《彙音寶鑑》),也提出自己對於每個字句的詮釋,甚至比我的國文老師明白這些字句的原意及典故,可以詮釋的更深入,而他們只是一群擁有小學學歷的長者。我無法否定一貫道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我相信是正面的,但我無法苟同他們認為一定要求道,靈魂才能獲得解脫這種看法。這是我和我的家,最難跨越的鴻溝,我深沈的痛楚。我敬重父親泰然的處事態度,敬重父親的仁慈,也很佩服父親,但很抱歉,我還是無法苟同這些看法。以及某部分過於熱心的前賢,將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們帶到道場去求道這種強迫中獎的行為, 還一副我是為你好,你竟然不知感激的態度,令我汗顏。
是被揭發心裡的痛楚,也感受到黃凡先生的憤怒,但書裡將主人翁書寫的過於正面,看的我有點噁心。這是關於這本書小小的讀後感。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夢幻逸品》,鄭德音、李小敏、郝喜每,台北:朱雀,2004
《COMO FUN──摩登酷生活》,王蓓琳,台北:皇冠,2004
純粹是為了蒐集資訊閱讀的兩本書,如同雜誌般翻閱,整理了書裡的網站連結(有些小小的修動過)—
ALESSI 1921年創立,義大利品牌
ARNE JACOBSEN 1902~1971,丹麥籍設計師
CONRAN 英國設計家具店
Le Corbusier 1887~1965,法國設計師
未完,待續~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戀愛中毒》,山本文緒,台北:商周,2004
說真的,我完全不推薦這本書。
書中的主角,水無月美雨是個因為愛,曾經失去理智的女人。愛的很深刻沒錯(是真的很深刻嗎?或者只是硬逼自己去愛),但一切都太真實,現實社會裡這樣的人可不算少。是我無法苟同的愛的形式,可以折磨自己,但這樣做未免太不高明。
我冷笑著,哈。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白石一文,台北:商周,2004
不斷衝擊自己的字句……
「喜歡上一個人而且能夠一直保持新鮮感,那是指兩人互相瞭解、不斷發現對方新的一面。」
「若不親身接近死亡,即無法展現人真正的力量與生命的毅力,這就是所謂人生的結構。」
「男女在性行為上的結合只是與愛情完全異質的慾望而已。」
「巨大的不幸可以讓人更輕易的捨棄因不幸而絕望的自己,而巨大的幸福也經常伴隨著將過於幸福的自己拋棄的衝動。」
「『為什麼不自殺呢?』我想,那大概是如同自己沒有權利和資格剝奪他人的生命一樣,只不過沒有剝奪自己生命的權利和資格而已。」
「生子就是把那孩子推向死亡的行為。」
「人乃是為了成長而被迫誕生的。」
「所謂的愛情是摧毀自我的所有,只為了對方,只在對方之中存活。」
「人最恐懼的乃是註定終得面對死亡而只能恐懼活著的人類自身。」
「若能在其他生命的幸福中認可自己的生命,死亡的恐怖也會永遠的從眼前消失。」
「人的幸福之道在於應比喜愛自己更加喜愛他人。」
「男人不應該把女人當作女人來愛,女人也不應該把男人當作男人來愛,而是像喜愛自己那樣去愛人。」
這不只是一本小說,討論了關於死亡、愛情、生命以及自我的價值。「人的幸福之道在於應比喜愛自己更加喜愛他人。」如果不愛別人,怎麼會覺得世界是有趣的?對於一個失去存活意義的人來說,這的確很重要,雖然人類的存活是為了成長。然而,不愛自己,還有力氣愛別人嗎?我迷糊了。
在看完瓶中美人之後,感觸更深。如果「男人不應該把女人當作女人來愛,女人也不應該把男人當作男人來愛,而是像喜愛自己那樣去愛人。」是這樣的,那麼還會有爭執嗎?除了死亡,還有別離的機會嗎?
我選擇以信任,隱藏自己的不安和恐懼。
b612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